👂耳朵的構造分成:外耳 外耳道 鼓膜 中耳腔 內耳
👉若聽力損失的個案
聲音進來的訊號是不夠多的
📌聆聽的過程:
理解、理解➡️確認、反應➡️想到一半➡️忘記
聽、聽➡️思考、聽➡️思考➡️忘記
反應、反應、重複上步驟多次後➡️反應重聽長輩
🗣️聽到聲音 不等於 聽得清楚
🗣️聽到聲音 不等於 理解
🗣️聽到聲音 不等於 能夠回答問題
🔈聲音大小
10-20分貝:水流
20-40分貝:樹葉
40-50分貝:傳統型冷氣
50-60分貝:一般講話
70-80分貝:宣傳車
⚠️聽損徵兆
・聽聲音變小聲,說話卻變大聲
・噪音環境明顯吃力(聆聽疲勞)
・語音辨識度變差
・聲源定位變差
・答非所問
・電視越開越大聲
👋搓搓手指測測耳
搓手掌:雙手合十在耳邊搓三下
搓手指:大拇指摩擦食指在耳邊搓三下
📺長輩看電視很大聲
若突然地把電視關掉會讓長輩嚇到
—>可以慢慢地聊、關心近況,並將電視聲音慢慢調小聲,以免長輩覺得自己是否被嫌棄
🧑🤝🧑聽力損失會造成社交狀況受到影響
▶️失智成因多,但聽損佔了一大部分
若慢慢聽不到時,大腦在聽力這一塊會慢慢的會萎縮
社交和家人的相處狀況會變短,不願意和人互動
🌟隨著聽損程度重,得到失智症比例也高
📣生活上有很多輔聽器可以選擇
口袋機、助聽器、大型的耳罩型耳機等
💬溝通技巧
▶️溝通說話前,先換名、招手引起注意
▶️明亮的環境,降低干擾源下,面對面說話
▶️一般語速 一般音量,有需要時放慢語速 需要時使用短句
▶️使用手勢或圖片輔助
▶️不要邊吃東西邊說話
▶️留下最佳搖滾區
▶️使用合適輔具
✨喜歡老師的課程內容嗎?
請大家踴躍給老師鼓勵和留言分享你的心得
後續若有其他想上課的議題,
或關於此堂課程的想法和意見,
也都請同學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❤️